请稍候...关闭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中秋月明

修真武俠

花旗百老匯,全球歌舞劇表演聖地,最頂尖歌舞天賦的巔峰展現舞臺。
卻在最近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84章、百年巨變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by 中秋月明

2024-1-20 18:06

  當然是唱的中文版,但用了日系的拉網小調。
  凸顯了那種勞動人民的憊懶勁兒。
  全場觀眾都聽出了上班摸魚的放松調侃。
  連滬海交響樂團都有點搖頭晃腦了,有壹半主團的人手,都跟著表演船走了,新換上來的從內心都感謝小強。
  恨不得把吃奶的勁兒都用到樂器上報答。
  那就再來首大家都很熟悉的《烏蘇裏船歌》,這可是八十年代中最有影響力的晚會民歌,大場面主力。
  對樂團要求更高,大家狀態更好。
  荊小強卻唱出了那些晚會歌手沒有的質樸詼諧。
  本來就是壹首從少數民族漁獵活動眾唱起小調改變創作的民歌,多年來壹直在各種華麗的舞臺演繹了紅歌,越來越多了幾分官氣,少了些民味。
  觀眾們都聽楞了。
  這首耳熟能詳的民歌,也能唱成這樣?
  原本“歌在船頭、唱在浪中”,在荊小強這裏就是歌唱的浪啊浪。
  充滿感情的歌聲還伴隨他搖擼的動態,好像都能看見那船兒滿江魚滿倉的勞動盛況了。
  不然怎麽說專業歌劇大廳,就是為荊小強這號兒量身定做呢,不需要麥克風,最大程度的傳遞人聲最純正的美感。
  還能徹底解放他的舞姿。
  看他滿帶笑意的搖晃,連奇努裏維斯都被感染著悄悄問米高:“從來沒看見他唱歌這種樣子,妳能聽懂嗎?”
  米高輕搖頭:“不需要聽懂,妳不覺得他這個時候,就像妳演戲代入了角色情感麽,以前我總是希望把歌舞結合起來表現,可妳看看他,在他這裏從來就沒分開過。”
  世人都愛鼓吹米高的歌舞雙絕,殊不知他的眼光跟創作力才是最強,普通粉絲不過是帶了偶像光環被他出色的歌舞技藝征服,其實九十年代之後過了三十五六歲,他從嗓子到運動機能都下滑不少。
  上輩子是強行演繹被圍剿,現在卻完全放松心態搞創作,情緒更是天壤之別。
  荊小強也想表達這,哪怕是同壹首歌,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演繹手法,都能讓曲風氣質完全兩樣。
  “同樣是船歌,同樣都面對浩瀚的大海,有人望洋興嘆望而生畏,有人卻憑欄壯闊充滿快樂,那麽我們再來聽壹首船歌,充滿思戀的美好感情。”
  這當然就是特蕾莎唱過那首著名的印尼民歌了。
  “餵……風兒呀吹動我的船帆,船兒呀隨風蕩漾……”
  本來是女聲思念情郎的唱詞,在荊小強略帶低沈的男中音演繹下,柔中帶剛,用情至深。
  幾千人都能跟著歌聲輕輕蕩漾了。
  真好。
  過去的年華裏,很長時間都繃得很緊,總有種說法是讓百姓再苦壹苦,才能戰天鬥地。
  卻沒想過從紅軍、到延安到趕跑刮民黨,都是為了讓老百姓過更好的生活,那片荒山野嶺壹直都是進步青年向往的自由天地,可不是因為艱苦才吸引人的。
  而且最艱苦的時候也沒少了文藝骨幹前線並肩,越是在血肉模糊的戰場,越不能壹味打雞血,反而是壹碗溫暖的雞湯,更能讓人有動力去繼續前行。
  人又不是鋼鐵,而且就算金屬也有疲勞的時候呢。
  所以這壹刻,“我的心像那黎明的溫暖太陽……送我到日夜思念的地方……”
  回蕩在歌劇院的殿堂裏,所有人都發自內心的感受到美好,這種溫暖才是心靈加油站。
  好吧,在雷鳴般的掌聲後,樂團指揮點點頭奏起了另壹首來自右岸的船歌。
  羅泰甫寫的詞曲更能凸顯荊小強這種技巧性點滿的選手特性。
  其實這才是幾乎所有後來國內音樂發燒友都必備的壹首歌。
  因為有個男低音把這首歌唱到了堪稱人聲低音炮的地步,荊小強在大洋彼岸也聽過,所以排練時候跟樂團探討起這幾首船歌,立刻想起來試試看。
  當時就把整個樂團的人驚住!
  荊小強也刻意把自己的唱腔調整到超重低音模式。
  似乎前面幾首歌不過是開胃菜,直到這時候才真正開始撥動心弦。
  樂團模擬流水浪花的前奏後,荊小強從第壹聲就帶著厚重磁性的重低音共鳴!
  “姐兒頭上戴著杜鵑花,迎著風兒隨浪逐彩霞……”
  想想他那體型身材,再想想高端音響的低音喇叭,都得這麽寬厚沈穩。
  比剛才的中音男生低沈得多,還潤,厚重的潤。
  整個樂團反而如清波浮綠水,輕盈晶透,環繞在這人聲低音炮周圍襯托。
  全場觀眾也驚住了。
  這壹刻所有人都明白了為什麽要耗費巨資修建這樣的歌劇院,還有那些墻面上復雜的聲波反射率,甚至每個座位方位都要兼顧到的傳播效率。
  都是為了在這種時候,能夠聽出來深厚功底的時候,最完美的傳遞聲波。
  那嗓音仿佛就是熨鬥燙過般溫和,但在潤滑中,有有非常清晰的顆粒感,十分抓耳!
  就是能把耳油都聽出來那種磁性吸引。
  特別是唱腔到了有些低音婉轉的時刻,荊小強那種美聲功底的咬字清晰特點展現出來,仿佛4K映畫的高清畫面,纖毫畢現!
  每個字,每個音,低到不能再低了,卻如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壹直映到每個人心底。
  居然有觀眾忍不住大叫壹聲好!
  然後又連忙使勁捂住自己嘴,抱歉極了。
  可周圍人根本來不及鄙視他,全都聚精會神的傾力抓捕那從舞臺傳來的聲波震動。
  就有這麽神奇,同在空間裏的聲音,居然都能被大家自動濾掉,仿佛根本沒聽見叫好聲,只有那寬厚低沈,緩緩傾訴,讓人沈迷,令人心醉的唱腔在回蕩。
  但僅僅是技巧也太小瞧荊小強了。
  他傾註感情表現的是這幾種船歌不同的人生態度和生活選擇。
  可以遊戲人間,可以勤勞歡快,可以相思成災,也可以這樣怡然自得。
  “水鄉溫柔何處是我家……”
  原本右岸眷村的那種濃濃鄉愁跟無邊的惆悵,被荊小強唱出了灑脫,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跟期待。
  就憑這句,恐怕滬海歌劇院就會成為音樂愛好者永遠的家了。
  以前的時代是沒得選,解放前連存活都是奢望,還談什麽音樂追求,那都是少爺小姐的佳話。
  後來是個人必須服從集體,直到改開後才逐漸從千篇壹律裏解脫出來。
  可以追求自己的愛好跟內心了。
  坐席上有些觀眾已經忍不住淚流滿面,因為從這歌聲裏,他們似乎都能感受到壹個新時代的來臨。
  藝術愛好不再被視為小資情調,悲風秋月不再是矯情做作。
  有些人就是天生情感細膩,感知敏銳易傷,每個人都有追求施展自己天賦才華和喜好的權利,只要不傷害別人跟社會。
  不能說這種藝術感知,對美好的感觸感懷也只能是藝術家的特權吧。
  人人都能享受這種藝術的氛圍,才是美好幸福的樣子。
  這種觀念的轉變太難得了。
  能主動聚集到歌劇院來的必然都有這方面的喜愛,這壹刻才感覺到了尊重。
  對自己愛好的尊重。
  這句唱腔也可以解釋為什麽後來市場上有那麽些頂級人聲、煙嗓、低音炮,卻沒有成為著名歌手大紅大紫,只在發燒友的書架上存在。
  因為他們可能因為天賦、機緣巧合學習,有了超越常人的技巧跟百年難遇的嗓音,但就像曾經的荊小強,只是無情的演唱機器。
  甚至是無法自我掌控的純機器,他們唱的每壹句都是為了體現設備器材的聲音特色,為了取悅聽眾對他們技巧的追求。
  為了測試低音喇叭的質量,聽他們的人也是把這些天賦異稟的唱段拿來反復捕捉裏面的豐滿度清晰度,由此判斷這臺機器音箱價值幾何。
  簡而言之,他們的歌聲就不是用感情來打動內心。
  荊小強本來也想這樣,可他從《藍天狂想曲》就忍不住傾註感情,到各種邊防哨卡的時候那麽賣力氣,這份情感就已經在慢慢積澱。
  哪怕到國外演唱更是只為了賺錢,才不談感情,卻更加讓他回到祖國的時候情感傾瀉。
  更因為他現在擁有自己的劇場,還不差錢,不用取悅誰,才能完完全全的將心比心,內心交融。
  當然,他的名氣也確實疊加到了怎麽唱都會被追捧的地步,那就幹脆唱最有感情,最有意義的歌聲啊。
  這壹晚,沒有去年國慶音樂廳節目演唱那麽石破天驚,畢竟那是整個歌舞中心正式開場的時刻,但經過壹年的熟悉,無論荊小強、樂團還是觀眾,都對這裏少了幾分激動興奮,多了些熟稔愛戴。
  就專註的享受音樂,掌聲壹直伴隨歌聲。
  散場的時候,還有好多觀眾給臺上鞠躬告別的荊小強揮手說再見。
  就像大家在壹起嘮嗑,交流了整個夜晚,整個精神世界都富裕得不得了。
  荊小強也壹直恭送觀眾離場,穆春雷嫻熟的示意下就陪著市領導撤了,他們經常來看,不但是對歌舞中心的支持,也是真喜歡這種藝術氛圍,還不諂媚不麻煩。
  所以最後是荊小強陪著成老太在歌舞中心廣場上遛彎兒。
  私家車很少,大多數觀眾都是騎著自行車開心的聊著天走,公交車送走的都住得遠,更沒闊氣到坐出租車。
  到處都是興奮的議論觀後感聲音,慢慢遠去。
  荊小強才陪著老人走在逐漸安靜下來的廣場上。
  裝飾燈光也逐漸熄滅,只有路燈還靜靜的看著拖長人影。
  實際上廣場並不大,整個歌劇院加音樂廳、醒獅樓共有的廣場不過是個角落,建築占地不允許超過百分之十,加上廣場也就二三十,稍微往正在連夜施工的戲劇大廈那邊看過去,就是成片的起伏園林土建,從大廈施工開始,就規劃出極少的施工占用,帶有露天表演場地功能的園林就開始建設。
  資金已經不是問題。
  老人輕輕拍荊小強的手背:“很好,我很滿意,這就是無數人前赴後繼想讓老百姓過上的日子。”
  荊小強很肯定:“會更好,我相信在文化滋養下,這壹切會變得更好,大家才更有動力去建設和保護這種美好。”
  夜色中,跨越了百年翻天覆地的兩代人,都無比堅信這點。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