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烽皇

瑞根

玄幻小說

江烽憤憤不平的罵了壹句娘。
這些恬不知恥的家夥,吃自己的,喝自己的,拿自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十三章 務實,固基

烽皇 by 瑞根

2019-4-18 22:24

  在陳蔚看來,能娶皇室公主固然是壹大好事,能贏得諸多助力,但是其弊病也是顯而易見的。
  就目前來說,淮右的頭號敵人恐怕仍然會是蔡州,江烽若是娶了皇室公主,與大梁之間關系勢必冷淡,大梁對淮右的猜忌不可避免,若是蔡州再與淮右壹戰,只怕大梁就要坐山觀虎鬥了。
  淮右目前好不容易營造出壹個良好的態勢來,進可攻退可守,當下就是韜光養晦蓄養實力的最佳時候,委實不宜再去招蜂引蝶,引發不必要的紛爭。
  “鄧大人,納妾壹事自然不必說,大人早已過了弱冠之年,理當娶妻納妾,但娶妻確需慎重,畢竟這關乎我們淮右日後走向,但納妾卻無此影響,所以今日定要請大人將此事定下來。”陳蔚也表明自己態度。
  “陳大人,大人與瑾公主情誼頗深,這等好事若是能成,有朝廷的支持,我們淮右的周邊局面定然能大有改觀,無論是蔡州還是南陽,若是想要不利於我們,恐怕都要考慮壹番吧?”
  杜拓不太認同陳蔚的意見,在他看來,越是局勢不穩,越是應當早日將江烽的婚姻之事定下來,而瑾公主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淮右現在就是欠缺底蘊,而娶了李瑾,淮右底氣都要足許多。
  “再說了,若是大人能娶瑾公主,光州那邊事務便能更入掌握,大人最是憂慮目下淮右無人才,有了這層關系,便可到關中延引招攬,亦可平衡當下局面。”
  杜拓的話已然有些露骨了。
  雖然杜拓是從大梁過來的,但是作為京兆杜氏的旁支,自幼便雖父母遷移到洛陽,其實杜拓已然和寒門庶族無異了。
  在大梁苦苦打拼十余年,雖然胸中萬般抱負,但是卻也只能在政事堂下吏房幫閑,郁郁不得誌,也正是因為此因,才會被常昆推薦到澮州來。
  淮右的軍隊高層武將大梁系占了大半,而中基層武將所占比例亦是很高,已經有些聲音出來認為淮右軍中大梁系武將勢力太大,應當要考慮平衡,杜拓雖然來自大梁,但他卻深知為上者在諸多方面的忌諱。
  雖然江烽對楊堪、張挺、丁滿等人信任如故,但第二軍交由許子清,張越破格提拔為第三軍指揮使,騎軍交由秦再道,這壹次更是直接將王邈擢拔到防禦守捉使府押衙壹職上,已經讓他意識到了壹些東西。
  這也是他所主張贊同的,那就是無論是壹個政權,還是壹支軍隊,都不宜被某壹方獨大,尤其是在江烽本人本身就是寒門庶族出身,身後缺乏家族人脈底蘊,就更需要平衡此中關節。
  淮右軍中大梁系影響力過大,這是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那麽在三州政務這壹塊中,就是需要適當平衡了。
  雖然自己來自大梁,但是杜拓知道江烽了解自己的根底,和大梁其實並無瓜葛,反倒是崔尚延引的多名官員倒是和大梁那邊瓜葛更深。
  比如王煌雖然是河東太原王氏支脈,但卻在梁地紮根,其叔父王向便是大梁政事堂樞機房主事,另外壹個叔父亦是滑州長史。
  在他看來陳蔚既然出身澮州本土士族,那麽肯定會支持自己這壹意見,那就是軍隊既然已經被大梁系武將所占優,那麽政務這壹塊就要盡可能的避免大梁系影響力過大了,以免太阿倒持,反而要生不測。
  不過他也感覺到了,陳蔚對自己的態度並不熱絡,仍然保持著壹定距離,杜拓覺得可能這也和陳蔚的出身有關。
  他也知道當初江烽立足澮州時,像陳譚等本地士族對江烽態度也有些模糊,這大概也是現在陳蔚有意保持中立,避免給江烽造成不良印象。
  不過杜拓相信自己的這番建議是符合江烽意圖的,淮右這塊地盤上大梁的烙印已經夠深了,需要淡化和平衡,這壹點他相信以陳蔚的眼光,不會看不到。
  陳蔚當然能領會杜拓話語裏的意思,實際上他也清楚江烽有此意圖,同時這樣也更有利於淮右的穩定,但是現在杜拓提出要以取李瑾來與朝廷綁在壹起的做法卻不太可取。
  關中已經沒落了,現在中原的王者是大梁,保持與大梁的良好關系才最重要,蔡州如果要對淮右動刀兵,絕不會因為妳朝廷的反對就不動,但是蔡州卻需要考慮大梁的態度。
  哪怕江烽真的有意要娶李瑾,那也需要等到淮右局面穩定,具備了不依靠大梁就能單獨與蔡州壹拼之力,才敢說可以無視大梁的態度。
  “杜大人,我以為以我們淮右與朝廷的關系,現在到關中招攬士人並沒有什麽大問題,大人也和我提起過,我們淮右目前最缺的並非什麽獨當壹面的大吏,而更多的是縣鄉壹級的吏員,由於蟻賊的肆虐蹂躪,導致諸縣重建恢復的任務很重,這就需要對縣鄉實務精熟的吏員,這些人才是我們最需要的,而關中地窄人稠,州縣壹級吏員人浮於事,若是大人能不通過吏部,而是通過瑾公主私人渠道延攬壹些士人吏員來我們淮右,我覺得恐怕更合適壹些。”
  陳蔚之言倒是中肯,杜拓聽得也是心中微動,不得不承認這位從縣令成長起來的角色還真是有些真材實料,對縣鄉實務了解頗深。
  “陳大人,若但是靠這等方式恐怕也難以解決當下我們淮右的困局吧?”杜拓沈吟了壹陣,“關中畢竟是關中,州縣壹級吏員要延攬至我們淮右來,怕是許多人都不情願啊。”
  “總要試壹試,能來幾個算幾個,當然,單靠這壹手也肯定不夠。”
  陳蔚也知道現在三州十縣的困局,只是這種情形下江烽壹直要求寧缺毋濫,寧肯現在緊壹點,也不願意放任胥吏荼毒百姓,尤其是幾個新建縣份更是如此。
  “陳大人,若是咱們采取異地交流的方式來呢?比如壽州那邊梅田鄭家出身的吏員放在壽州那邊不太放心,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擱在光州那邊,然後光州這邊的交流到澮州,澮州這邊的則交流到壽州,這樣也能解決壹些問題啊。”王煌也插上話來:“只是這種吏員交流,層級過低不適合,起碼也需要縣這壹級,另外數量也不宜太大,以免影響本地治理。”
  “贊江說得有道理,交流能起到壹些效果,但不宜太大。”江烽走了進來。
  三人都起身躬身壹禮:“大人。”
  “坐吧,就我們幾個,不必拘禮了。”江烽吸了壹口氣,“這幾日裏我壹直有些茶飯不思,睡不安枕,就是在琢磨著我們淮右怎麽來打磨,原來只有壹個澮州還不覺得,心裏也還踏實,這壽州壹加進來,加上光州也無法放手,頓時就覺得有點兒吃不消了,前日裏交代給妳們的事情,也就是想讓妳們暢所欲言,只要能解決我們淮右目前所處困境的,都只管提出來,成與不成,我們再斟酌,可有方略了?”
  “大人,我們這幾日裏也琢磨商量了壹番,也有些壹些想法,但是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不足,但出於淮右現今的情形下,縱是有些弊病,但也聊勝於無。”陳蔚拱手道。
  “嗯,那妳們就別藏著掖著了,趕緊抖落出來吧。”見幾人都有些凝重,江烽笑了起來,“只要有路子,我們就不怕趟,總比坐以待斃強吧。”
  陳蔚也不客氣,把三人這幾日裏商量的方略壹壹道出。
  其實也無外乎就那麽幾條。
  壹是對外延攬,目標首選就是關中,另外也可以考慮在淮北甄選,蓋因淮北現在局面糜爛,不少尋常吏員也是四處逃生,若是能引得壹二來,也算略有補充,當然這還需要甄選考察。
  二是對內舉薦選拔,重點還是本周縣的士族,也涵蓋小有名望的寒門庶族子弟和曾經擔任過吏員的士子。
  三是培養,這也是江烽提出來的大框架,陳蔚三人認真琢磨出來的,主要在三州的文人士子中來選拔培養。
  這些士子大多未曾擔任過吏員,縱然知書識字,但是卻是半點實務經驗皆無,根本無法承擔實務。
  三人之意是在澮州設立壹個培訓學堂,延請各州因為年老而致仕的老吏,專門來負責教授這些士子各曹司的實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壹月、三月、半年三州培訓方式來進行培訓。
  然後在給予壹段時間由這些致仕老吏帶著這些“學員”選擇幾個事務較多的縣份來進行“實習”,通過“實習”來檢驗這些士子學習成果,並根據他們的“實習”實績來確定日後分配的崗位。
  在陳蔚等人看來,若是能把原來光州和壽州的老吏聘請回來,甚至還可以在長安和汴梁聘請部分老吏,不必要層次太高,就是要直接接觸州縣各曹司實務者,請他們來教授實務,並要把日常工作中所要遇到的各種問題事端都要壹壹教授會,避免水土不服。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